設立界線:值得我們付出代價嗎?

譯:Celine Du

設立界線值得我們重新考慮嗎?

當「界線」這個詞浮現在腦海時,大家通常不會聯想到「連結」這個概念。我們有可能會想到「保護」,但是較少想到「連結」。根據Jules Shore 和 Terry Real表示,界線其實有保護和連結的雙重功用(Shore, 2021)。

hector-j-rivas-2Axr8NAAqng-unsplash.jpg

當你聽到「設立界線」,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期待?擔心?不安?

我其中一個客戶曾問我:「跟別人設立界線不會讓對方不開心嗎?這不是製造更多衝突嗎?哪來的連結?」

另一個客戶也曾經對我說:「別告訴我要設立界線,這絕不會有好下場。」

確實,起初我對設立界線也有些保留。它的確需要付上代價,因此才會不是那麼受歡迎。而那些比較能夠清楚設立界線的朋友們反而不常提起這類的犧牲。

「你要為自己挺身而出!」

「你要教別人怎麼樣對待你」

這些都很正確。但事實上,我們同樣需要把設立界線所需的代價列入考量範圍內才能使我們與他人維持良好界線關係。在沒有認真承認所需要的代價和犧牲的情況下,當別人拒絕我們設立界線時,我們可能會無法堅持立場。我能體認要設立界線確實不容易,特別我們跟什麼樣的人或事立下界線也有關聯。

有些人表明當他們開始立下界線時,反而導致他們失去工作、朋友、甚至是社交群體。特別在集體主義的社交圈裡,大家普遍都看重人情,也主張個人從屬關係連結。若表明界線立場,就好像是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將個人看得比他人重要,確實會讓人坐立難安。嚴重的話,這不但會造成家庭蒙羞,更會招來閒言閒語,也可能會被社會唾棄。基於這些原因,我由衷佩服那些選擇堅持立下界線又不妥協的人,他們的勇氣和冒險精神值得被尊榮。

elena-mozhvilo-j06gLuKK0GM-unsplash.jpg

設立界線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們同樣需要把設立界線所需的代價列入考量範圍內才能使我們與他人維持良好界線關係。在沒有認真承認所需要的代價和犧牲的情況下,當別人拒絕我們設立界線時,我們可能會無法堅持立場。

但是,在我們覺得設立界線這件事沒必要、不值得、或者我們無法勝任而認輸之前,我想邀請讀者們思考一下不設立界線可能會帶來的後果。不管我們相不相信擁有界線和表明界線的必要,奇妙的是我們的身體和神經系統都能準確的意識到我們界線被侵犯。就算我們為了避免僵局,勉強妥協我們的界線,我們的身體知道當我們隱含的界線被侵犯。以下的練習,會讓我們更多了解什麼是隱含的界線

找一個空曠的場所,你可以坐在地上(或一張椅子上),確保你身旁有些空間。用一個繩子或帶子在自己四周圍出一個圓圈。當你圍這個圓圈時,注意你身體的反應。它是放鬆、寬鬆、緊張、還是緊繃呢?

現在試著把這個圓圈範圍縮小,你有注意到身體有什麼反應嗎?如果你需要文字來形容身體的感覺,請按這裡。

接下來,把這個圈圈放大。你的身體感覺如何?你的呼吸有變化嗎?這個界線在多大的時候讓你感覺到最自在和放鬆呢?

你可以嘗試把「界線」放寬或放窄,並且留意你身體的反應。

恭喜你,我們剛剛定義了你的肢體界線

下一次當你與人面對面交流時,可以觀察你們之間的肢體界線和空間範圍,並留意你身體的反應。

不同種的界線

相同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隱含以及明確的界線。他們釋放出訊息告訴我們在情緒上、心理上、和行為上什麼是我們能夠接受的。有些界線一直被隱藏著,直到我們與人產生衝突的時候才會浮現。

你是否曾經與好朋友一起旅行,在旅途中忽然發現你們之間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不同」?又或者,你曾經和自己覺得很熟識的朋友一起做報告,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些機會讓我們去發掘並且認識彼此。但更重要的是,它們也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隱含界線。

有些人為了避免與人產生衝突,妥協自己的界線,卻也導致這些衝突被內在化。久而久之,我們開始對對方嫉恨、生氣、不耐煩,認為他們本來就應該要知道我們的底線。甚至我們可能會想:「他應該要知道的」、「這還用說嗎!」、「如果還要我開口,這代表他真的不夠在乎我」。

raychan-bRoLBgaxnFg-unsplash.jpg

當我們開始對對方嫉恨、生氣、不耐煩是在警示我們的界線被侵犯了。

如果他人在我們的界線裡任意出入,而我們也允許他們這樣做,終究我們內心可能會產生怨恨。這種情緒反應是在警示我們,界線被侵犯了。另外,深藏的羞恥感以及對自己的憤怒也可能是在大聲警告我們,自己的隱含界線需要被尊重。

這時,心中的內在敘述聽起來像是:「如果我不為自己挺身而出,就真的太沒用了!」行為上也會有很多表現,也許我們會刻意迴避他人,進而間接的維持界線,卻不需要付上衝突的代價。搞失蹤也是另一個例子。又或者,爽快的答應對方的請求,卻沒有遵守諾言,目的只是想擺脫掉對方的嘮叨。家長和青少年的孩子就經常這樣。

家長:「你們整理房間了嗎?」

孩子:「好的媽媽!我們等一下就去整理。」

五天過後,他們的房間依然沒有整理。其實這就是家長與孩子們的界線碰撞了,而此時我們最需要的是與彼此有一個和諧敞開的對話。

在我們深度討論「實施界線」之前,了解另外三樣界線可以幫助我們確實去實施並且維持界線。根據Jules Shores的分析,界線分為以下四大種類:心理界線、抑制界線、肢體界線、和實施界線。除非我們先學會如何立下前三樣界線,我們將很難實施界線。我個人十分欣賞Jules Shore關於界線的研究,我所寫的一大部分都是基於她的文獻和研究。在我下一篇網誌,我將跟大家更多的探討關於心理界線的話題。

參考文章:

Shore, J. T. (2021, May). The Neurobiology of Safety: Working with Boundaries Inside Out. The Neurobiology of Safety, Therapy of Wisdom. Therapy of Wisdom. https://learn.therapywisdom.com/wwb-main-page/

Previous
Previous

什麼是心理界限?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Next
Next

當伴侶罹患憂鬱症,該怎麼辦?